【《這樣溝通,9成問題都能解決》閱讀心得:學習可複製的溝通力,破解溝通難題】

二、方法篇

方法篇,我想跟大家分享三個書中的重要溝通技巧。

1. 營造良好的氛圍 

溝通的第一個關鍵,是要營造良好的談話氛圍。好的談話氛圍,能夠讓對方不會過度防衛自己,而是願意打開心房,與你溝通。

想要營造良好的氛圍,有兩個技巧可以使用。

技巧一:找到共同目的

大家可能都看過一些黑社會的電影。這樣的電影中都會有一些片段,就是兩方人馬爆發衝突,雙方持刀帶槍砍殺,難分難捨時,有人出來說:「大家都是為了賺錢,何必傷了和氣?」此時,大家就會停下來,因為這句話說到心坎上,出來混黑社會不是為了砍人,而是為了求財。

這個就是共同目的。

這本書告訴我們:「溝通的藝術,就是尋找共同目的的藝術。共同目的包括共同的利益、共同的認知、共同的愛好以及共同的感受等等。」

《這樣溝通,9成的問題都能解決》讀後心得:溝通的藝術是尋找共同目的的藝術

很多時候,我們和家人、員工、同事產生衝突時,也可以透過尋找共同目的的方式,來營造良好的溝通氛圍。


舉例來說。

你和合夥人在討論某個決策時意見相左,這時不要直接駁斥對方的論點,因為這樣容易引發衝突,你可以說:「我們其實都是為了讓公司更好,再一起討論怎樣做最好。」

再舉個例。

父母整天嘮叨你要找個伴趕快結婚,但你目前還沒有打算,如果直接回嗆父母:「我的事不用你們管啦!」可能不是好的方式。你可以這樣開頭來溝通:「我知道你和我的目標是一樣的,都是希望我未來能夠過得更加幸福。

當溝通陷入困境的時候,不要堅守在爭議的討論上,而是應該先退一步,思考對方和自己的需求是否有共同之處。只要能找到共同目的,就能夠營造良好的溝通氛圍。

這是一個相當重要的練習。


技巧二:標註對方情感

營造良好氛圍的第二個技巧,是標註對方的情感。

標註對方的情感,是一種同理心的展現,能夠讓對方敞開心胸。

舉例來說。

某天小美放學回到家後,一句話都沒說,就直衝房間,用力甩上房門,一副悶悶不樂的樣子。

有的家長會很生氣,直接罵:「話不能好好說是不是?一定要這樣摔東西?」「發脾氣可以解決問題嗎?」「我欠你的是不是?」但這樣做,會讓小美處在一種防衛的狀態,久而久之,就會在家長前面隱藏自己,什麼都不說。

況且,你怎麼知道小美是不是在學校真的受了什麼委屈?被同學霸凌?被拉頭髮?被脫褲子?你真的不知道。

比較好的做法,是先避免批評和指導,而是接納他此刻的狀態,並且標註她的情感:「小美,你是不是覺得不太開心?還是委屈呢?」這樣,小美就會比較放鬆,也願意說出自己真實的感受,溝通也才得以進行。

我之前在臨床工作時,也常需要使用這樣的溝通技巧。

許多病人進到醫院後,或許因為擔心、焦慮、恐懼、愛面子等各種原因,說不清楚或不敢說自己的決策、執行困境,導致在治療上配合度不高。

醫療人員有一個很重要的任務,就是透過訪談,深入瞭解他們的需求,並思考更好的醫療策略。

這時候,透過觀察談話並標註情感,就是一個很棒的方式:「你聽起來有些焦慮?」「你是在考量經濟上的問題嗎?」「是擔心家人來照顧會影響工作嗎?

標注情感的溝通技巧 翁順法製圖 背景圖片來源:xFrame

透過標註情感的溝通技巧,就能夠幫助對方感覺「你懂他」,進而提升溝通意願。

上述兩個技巧,都是用來營造良好的氛圍。

你也可以發現,在溝通的過程,我們應該先關注的不是事實,而是對方的情緒。只有在情緒不緊繃的情況,你說的話才會被聽見,溝通才能「通」。


2. 衝突溝通三步驟

第二個溝通技巧,我想分享一個認為非常實用的溝通步驟,很適合用在衝突溝通上。

當你和家人朋友、工作夥伴產生衝突時,可以試看看這三個步驟:

衝突溝通三步驟 翁順法製圖

① 我觀察…

這裡的重點,是只講客觀事實,不加入個人的評判。

② 我感覺…

這裡的重點,是要學會分辨並說出真實的感受和需求。

③ 我希望…

提出具體、可執行的需求。讓對方明確知道你的想法,不要讓他猜。


舉個例子。

小彬和小春是一對電器行的夫婦,攜手經營店家,常常需要一起安裝冷氣。

小彬事業心很強,旺季時常常一天安排好幾台安裝、維修的冷氣機。

年輕時還行,但隨著年紀增長,小春覺得有點吃不消,工作的時候常常力不從心,也開始擺臭臉,小彬沒意識到,認為小春工作態度越來越差。

後來,小彬某次已經跟客人談好要去安裝一台難度較高的冷氣機,小春直接告訴他:「明天我不去做了。」導致兩人陷入小衝突。

這時,應該要怎麼溝通比較好呢?

我們站在小春的角度想一下

① 我觀察…(講事實不批判)

好的說法:現在年紀大了,體力不像以前那麼好了

壞的說法:我覺得你根本沒在考慮過我的感受

② 我感覺…(說出真實的感受和需求)

好的說法:我覺得好累、肌肉也好痠痛,想休息一下

壞的說法:你根本不知道我全身痠痛,那台冷氣那麼重,我就說不要接吧(夾雜不良的情緒)

③ 我希望…(具體、可執行的需求)

好的說法:能不能明天先休息一天,我們後天在去安裝?

壞的說法:我不管,你自己想辦法。


這個公式滿簡單的,使用上的問題通常是第二步:我感覺…。因為很多人心裡會認為,說出「真實」的感受,好像在示弱,好像問題責任就變到他身上。

其實不會的,只有說出自己真實的感受,對方才能明確知道你的難處和困擾,不用猜來猜去。


3. 如何有效提建議

接下來,我們來談如何有效地提供建議。

在講技巧之前,先知道一個關於提供建議的原則,那就是:在多數情況下,別人沒有問,不要主動給建議。

很多人聽到問題後會迫不急待地給出高見,似乎想展現自己的分析和方案有多智慧。

但,主動給建議不僅效果不好,甚至可能還會被討厭,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。(相關學習:【大人的Small Talk】第233集(越是做好事,你越要謹慎計畫,有勇有謀!)

甚至,就算別人帶著問題來問你,在確認提問的「意圖」之前,也盡量不要直接給建議。對方來問你,可能並不是真需要你的建議,只是想重新整理自己的思路,或是請你幫他印證。

如果你的建議和他的想法不同,他可能會試圖證明自己是對的,或是再去找別人來印證他的觀點。

那我們究竟應該如何給建議呢?

這本書強調,我們要用提問來引導對方思考,而不要直接給答案。提問能引導對方,打開思考的盲區,喚起內在改變的動力。

至於應該要怎麼透過提問來提供建議,這本書提供我們的方法,是要問對方三個問題:目標、現況、方法


書中舉了一個例子。

有個高三的小孩不愛學習,父母分非常焦慮,怎麼講道理、斥責、表達焦慮、請家教都沒有用。

後來,他使用了這個提問引導法。

他問孩子:「你不喜歡學習,那你未來有什麼具體的打算呢?」
孩子:「我想當個演員。」

他問:「你想成為怎樣的演員呢?
孩子:「我想成為像黃曉明一樣,實力派的演員。」

他問:「那你覺得,怎樣做才能像他一樣呢?」
孩子:「我應該要先考上電影學院的表演系,然後從裡面畢業。」

他問:「那你覺得,以現在的成績,還差多少可以考進電影學員呢?」
孩子:「我文化課可能差一點、政治課不行、英文數學努力一下應該可以、表演方面我認為沒問題,面試應該可以上。」

分析到這裡,他接著問:「那你具體做了什麼來實現夢想呢?」
孩子:「我什麼都還沒做。」

他說:「那你有沒有什麼方法,或是需要提供的協助呢?」
孩子:「能不能幫我請個英文和數學的家教,這次我會好好學。」

半年後,這位孩子成功考上電影學院。

一路提問引導的過程,其實就是從目標、現況、方法著手。不直接告訴對方怎麼做,而是讓他自己想出解決的方式。

即便最後的結果相同,比起別人直接告訴自己結論是什麼,人更相信自己想出來的答案。」

《好好說話,擁抱高情商》告訴解釋。

最高級的說服(建議),其實就是讓對方在無形之中,自己得出你想告訴他的結論。

如果仔細想想,這三個問題不僅在提供他人建議時有幫助,當遇到人生難題時,也可以透過自我 提問,找尋心中的解決之道。

免費訂閱電子報,不漏掉我的文章

訂閱表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