撰寫日期:2022.08.25 作者:FAHAHA|翁順法
想要說服別人認同我們、做出改變,有什麼方式呢?我想,應該很多人對這個問題有興趣。
我們可以參考傑伊.海因里希斯(Jay Heinrichs)《說理》這套書。作者借用亞里斯多德的《修辭學》告訴我們,想要說服別人可以透過三種方式,分別是:人格、邏輯、情感。
這篇文章,想要借用《說理》這套書的三個說服武器,來延伸分享自己對於「說服」的想法。
準備好提升自己的說服力了嗎?那我們開始吧!
一、透過「人格」說服力
什麼是「人格說服力」呢?簡單來說,就是聽眾是否因為信任說服者,而傾向選擇相信他說的話。
網路意見領柚(KOL)就擁有強大的人格說服力。舉例來說,台灣很多人都會透過收看《志祺七七》,來了解社會議題。當聽眾對志祺產生信任感,在未經查證(或沒時間查證)的情況下,就會更相信志祺團隊提供的資訊整理。
再舉個例子。當我們生病到醫院看病時,通常醫生告訴我們什麼,我們就會信什麼,很少有人回家還會搜尋文獻資料,來驗證醫師說的是否正確。這就是人格的說服力。
再舉個例子。近期轟動全世界的「柬埔寨人口販賣的詐騙案」,有很多人為了脫身,選擇賣友求生。為什麼朋友選擇會信任他?因為多數人認為:「自己的好麻吉不會害自己。」其實這也是一種人格說服力。
相信舉了三個例子,大家應該更了解什麼是人格說服力了。
大腦每天都接處大量的資訊,面對多到數不清的大小決策,因此,不可能隨時都小心謹慎,事事求證。
大腦是懶惰的,喜歡走捷徑。而其中一個最快的捷徑,就是去相信自己相信的人。
反過來說,當獲得對方的信任,我們就獲得了強大的人格說服力。
如果想要在對方心中創造人格說服力,可以往三個方向努力:
① 讓對方覺得,你和他是一國的
② 讓對方相信,你是具備能力的
③ 讓對方認為,你是真誠友善的
如果想知道實際上如何透過表達達成,可以繼續閱讀這篇文章:《說服力專欄:如何透過強化自身人格,贏得聽眾信任、提升說服力?》。
二、透過「邏輯」說服力
邏輯說服力,就是大家比較熟悉的「說之以理」,根據事實、證據來說話。
雖然我們總是希望「以理服人」,但要知道,在日常生活中,邏輯說服力往往是較派不上用場的武器。
原因很簡單,因為大部分人都不喜歡被別人說服的感覺。即便對方說得很有道理、無法反駁,我們也不會輕易認錯。
《銷腦行銷》指出:「你要記住,信念是服務於自我的,而不是事實。」
這句話的意思是:影響我們判斷是非對錯的標準,往往不是事實,而是我們的信念。也就是我們心裡相信什麼為真,就會認定那是真的。(而這件事最後更大的可能變成真的)
這樣講或許還是有點抽象,我舉個例子就明白了。
情境:A男和B女是情侶,B女最近都很晚回家。
假如A男心中認定B女出軌(A男的信念),那麼B女的所作所為,都會被A男認定是出軌的跡象,如:晚歸、和其他男生吃飯、耐心變差、沒接電話…
假如A男完全不懷疑女友,而是完全信任與關心(A男的信念),那麼B女如上的所作所為,在A男的心中都再正常不過。
當A男的信念不同,他心中的「事實」也就有不同版本(最後結局可能也會真的不同)。
回到說服這件事。我們知道:想說服別人,要影響的是他的信念,而不是灌輸他事實。
雖然如此,但還是要強調:邏輯說服力有它的必要之處。
我們要把適用情境講清楚。雖然在日常語境中影響力較小,但是在職場簡報、學術領域中,邏輯說服力才是主角。
言之有物、言之有理,適用在雙方理性面對彼此,而且有規則的語境之中,才能發揮它的影響力。
(參考閱讀:表達力專欄:如何有邏輯的表達?表達框架PREP:原理、用法與案例解析)
三、透過「情感」說服力
最後,我們來介紹「情感」說服力。
什麼是情感說服力呢?其實上一段已經破梗了。
情感說服力,就是透過影響聽眾的「信念」,促使對方做出你期待的行為。因為聽眾的「信念」,才是他心中的「事實」。
我們想說服聽眾接受某個觀念,並且做出改變,不能直接告訴他:「這件事是對的」,而是要讓他自己認為:這是對的、做這件事是值得的。
再強調一遍,在日常說話的場合,事實不那麼重要,信念才重要。
舉例來說,如果老師直接告訴不愛唸書的學生「用功唸書多重要」,這是個事實,卻不見得是學生的信念。
因此,即便道理上講不過,學生也有很大的機會不會改變。
相對的,如果老師能想個辦法,讓學生自行意識到「用功唸書的重要」,這時才有機會說服成功。(怎麼做到呢?這又是另一門學問了)
再舉個例子。假如某品牌想說服那些原本沒吃保健食品的消費者購買,要怎麼說?
因為這群消費者本來認為保健食品非必需品,可有可無,這是他們的信念。
想要說服他們,不能從事實下手,而要影響他們的信念。
市面上成功的保健食品廣告都是如此。他們並不會去強調產品多好、多健康,而是會描述這些產品如何讓長輩有更棒的老年生活。
這時,不用廠商跟消費者強調產品的特色,像:「我們的產品超讚,是全台唯一符合XX認證,通過OO標準的保健食品。」就能激發消費者購買的慾望。因為他們心中相信:買保健食品,是為了父母的健康。
消費者會這樣想:這不是廠商叫他買的,是他自己想買的。
《好好說話,擁抱高情商》告訴我們:「即便最後的結果相同,比起別人直接告訴自己結論是什麼,人更相信自己想出來的答案。」
也就是說,好的說服其實是讓對方在無形之中,自己得出你想告訴他的結論。
大多數人都不喜歡被說服的感覺,理由不外乎:被說服就像是「喪失選擇」、被說服就像是「否定自己」、被說服就像是「輸給對方」……(相關閱讀:說服力專欄:人為什麼不喜歡被說服的感覺?理解人性,提升說服成功率)
如果能夠避開這些誤區,不要讓聽眾產生這些負面的「感覺」,便能夠提高說服成功的可能性。
總結
這篇文章借用《說理》的說服鐵三角,來讓大家了解「人格」、「邏輯」、「情感」是什麼。
「人格」說服力的影響力來自於「信任」,最難累積,但效用最大;「邏輯」說服力需要在有規則、理性平等的對談討論中,才能發揮效用;「情感」說服力則是繞過理性機制,透過影響人的「信念」,來誘導對方想法和行為。
這三樣說服力武器相當重要,在不同情境能發揮不同作用,若能融會貫通,在正確的時機使用,說服功力必將大大提升。
(延伸閱讀:說服力專欄:預先鋪梗,誘導受眾情感焦點,讓說服水到渠成)
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,也歡迎免費訂閱,不漏掉任何一篇好文。
若有簡報內訓、一對一諮詢的需求,歡迎來信討論。
(本文為FAHAHA所有,轉載文圖請註明出處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