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說服力專欄:人是不理性的嗎?有什麼證據?知道這件事有什麼好處?】

撰寫日期:2022.06.17 作者:FAHAHA|翁順法


你是個「理性的人」嗎?

你覺得自己決策的過程「充滿理性」嗎?

那,你覺得「人是理性」的嗎?

資源有限,生活有很多事需要抉擇。比如:選舉投票、選擇戀愛對象、消費購物、判斷是非對錯……我們都需要對這些事有自己的想法或觀點,才能正常的行事。

我們都希望自己能夠盡可能理性的做決定,不被情感影響過多。因為理性客觀的選擇,往往會帶來最高的成效。

但,我想告訴你,這樣的想法很可能只是美好的幻想。已經有很多心理學家、科學家告訴我們:「人是不理性的」。

這篇文章要跟你分享三件事:

  1. 人是不理性的嗎?有什麼證據?
  2. 為什麼我們總認為自己是理性的?
  3. 知道這件事對我們有何幫助?

準備好了嗎?那我們就開始吧!


一、人是不理性的嗎?有什麼證據?

我可以肯定地說:「人是不理性的。」因為我們的時間和資源有限,無法對每項選擇進行探索,多數時候,我們都是用「常識」和「直覺」來解決問題,而常識和直覺往往不是最理性、最佳的選擇。

為什麼會說常識和直覺不是最佳的選擇呢?我們可以從很多心理學的研究發現,我們透過直覺和常識所做出的選擇,往往沒有帶來最好的結果。

下面,我們來看三個常見的認知偏誤。

1. 認知失調:行為和想法要保持一致

這是一種心理狀態,當我們的行為和想法產生不一致時,就會產生不適感。而為了避免這樣的不適感,我們會試圖合理化自己的行為,或是改變行為來保持兩者的一致。

比方說,如果你認為自己很聰明,但注意到自己正在做一些顯然很愚蠢的事,就可能會產生幻覺,認為自己確實有很好的理由這麼做。這個心理效應,就很常被用在「直銷演講」的現場。

他們怎麼說服聽眾呢?首先會在開頭問幾個讓你「說yes」或「點頭」的問題,然後再逐漸導入問題主軸。

比如說:「大家想不想變有錢」、「愛不愛自己的家人」、「你應該是個為未來著想的人吧」

也有一種作法,是讓全部的人一起說:「我想變的更聰明」「我想變的更有錢」

透過行為影響想法,或是想法牽動行為的方式,你就越有可能在後續對他提出的要求做出承諾,進而買單。

認知失調除了被拿來說服消費者,也被應用在醫療制度的改善。英國醫療診所的研究指出,透過承諾的力量,就能將未到診的比例減少18%,相當於減少1億8,000萬美元的支出。

他們怎麼做呢?原本標準的做法是在看診的前一天打電話提醒,但這樣的做法僅減少3.5%的未到診比率,後來他們試著在預約看診時,讓病人在自己預約的卡片上寫上下次預約的時間和日期,就大幅改善現況,讓病人信守承諾。

預約看診時間示意圖 photo by xFrame

有趣的是,我們可能看見別人正處在認知失調的情況,但當這狀況發生在自己身上時,我們並不會察覺。


2. 錨定效應:偏見發生的原因

我們對於先聽見的事情都會產生偏見,如果選擇接受這件事,往往就會變成不理性、難根除的信念。

比如說你剛進到某個單位,同事告訴你主管很難相處,這時候你就容易帶著負面的有色眼鏡看待主管的所作所為。如果主管剛好做出嚴厲的管理手段,你就會更加深這個信念。

錨定效應在談判桌上也適用。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教談判的書籍告訴我們:「在雙方不知道行情的情況,談判時應該先出價,在對方心中錨定一個價格。」

另外,商場也很常見透過人們心中的錨定效應,來決定產品擺放的方式。比如同一價位的商品會擺在一塊,讓你認為這東西本該就屬這個價錢。

只要你仔細觀察,就能發現錨定效應發生在生活各個層面。


3. 確認偏誤:大腦為理解而信任

《銷腦行銷》告訴我們:大腦為理解而信任。對大腦來說,只有了解資訊,才知道資訊對自己來說意味著什麼。而一旦理解,大腦就會確認資訊的真實性。

什麼意思?就是當一個概念出現在腦中時,我們會先試著理解它、把它當成真的,然後去解釋可能的原因。

這很常見,舉上一個【錨定效應】的案例。

當你進入一個新環境,單位的同事告訴你主管很難相處時,你的大腦會先把它當成是事實,然後尋找他很難相處的證據。

《鋪梗力》告訴我們:「為了決定某個可能性是否正確,人通常會尋找確證而非否證,也就是能夠證實這個想法,而非推翻這個想法的證據。畢竟記住存在的事物,要比記著不存在的事物還容易。」

或許這個現象也可以解釋為什麼有人認為算命、心裡測驗、星座會很準。當算命師看看你的手相、折折你的手指,然後告訴你:「你是一個有彈性的人。」你就會開始搜尋自己有彈性的事例。

反之亦然,當算命師告訴你:「你是一個在有些時候特別固執的人。」你也能夠找出相關的事例。

總之,他怎麼說,都對。因為我們本來就是一個有時彈性、有時固執的人。

這個現象還有一個加拿大的研究可以說明,研究員只是稍微調整問卷上的文字,就導致問卷的結果有天壤之別。

這個研究分別問兩組受測者:在社會是否感到快樂、在社會是否感到不快樂。結果被問到「是否感到不快樂」的受測者那組,更容易聯想到不快樂的事,而宣稱自己不快樂。

不快樂示意圖 photo by xFrame

總之,上面簡單列舉三項心理學的偏誤,能讓我們清楚知道:人的決策相當容易被控制,很多時候並不是出於意願

而且,我們不會承認這件事,我們不會承認自己受到影響而做出選擇。就像一個認定男友出軌的女生,看到男友和所有其他女生對話的訊息都會生氣,她不會認為這是過度、不理性的反應。

看到這裡,我想或許你還是不服氣,覺得我硬是扣了一個「不理性的帽子」給你。這很正常,我以前也這樣認為。

因為我們認為自己不會輕易受到操控,很多仍然是出自於客觀條件的選擇而做。至少我買個菜也知道貨比三家吧?這樣難道不理性?

沒關係,第二段我們就來探討:為什麼我們總會認為自己是理性的決策者。


二、為什麼我們總認為自己是理性的?

好,我必須先向你道歉,因為人在做決策的過程,還是會透過理性來縮小選擇。

假設你正在想找戀愛對象,你可能會先列出幾個篩選條件,甚至做成一張「評估表」來限縮自己的選擇。比如說:長相中上、氣質路線、不跑夜店、喜歡動物……想透過這樣的方式,「更有效率」的找到理性的伴侶。

但,接下來呢?《鋪梗力》告訴我們:「談論到最後決定的時候,理智就罷工了。」假設你最終有兩個目標對象:A和B。A在你的「理性評估表」中分數較高,但不知怎麼的,你對C特別有好感,即便他因為不喜歡動物被你扣分。

這時你會選擇A還是C呢?「跟著感覺走吧!」你可能會這樣告訴自己,然後選擇和C在一起。

當你的好友或閨蜜問你:「為什麼不選A啊?他不是比較好嗎?」我相信你一定有能力想出很多理由說服你的好友或閨蜜,最後也會在心裡說服自己。

man and woman sitting on bench
選擇伴侶示意圖 Photo by Andre Furtado on Pexels.com

這是我們天生的能力,人是非常善於自我合理化的。還記得嗎?認知失調

我們總希望內心的想法和外在的行為保持一致,避免產生「認知失調」的不適感。只要你想找,一定可以為自己的行為、決策找到合理的解釋。

簡單來說,我們會認為自己是理性的,往往是因為重大決策的過程中,我們還是有許多理性思維作為根據。但最終影響我們做出最後決策的,仍然是偏見、恐懼、渴望、直覺這些非理性的原因,即便我們仍會覺得這是基於理性思考下的產物。


三、知道這件事對我們有何幫助?

了解人做決策不是理性的,對我們有什麼幫助呢?我認為有三個最重要的好處。

首先,當你成為說服者時,要知道最重要的不是一直講道理,而是改變對方的感受;再來,而當你身為接受者時,要記得辨別說服者語言和非語言的說服技巧。最後,知道自己是不理性的這件事,其實就是讓自己離理性更接近一步。

1. 說服最重要的不是邏輯

很多人覺得說服別人只要有道理,別人就會買單,這是大大的誤解。因為影響我們決策的因素,很大的程度來自「感覺」,也就是「不理性」的成分。

假如你是一個銷售人員,要如何讓消費者認同你、喜歡你、照顧你、依賴你、信任你,才是影響能否成交的重要關鍵。

如果你只是不斷強調自家商品有多好,性能、功能是對手品牌的XX(量化數值),不買是對方的損失,消費者就可能不會買單。

只要他喜歡你,就有上百個理由能跟你買;相反的,要是他想拒絕你,一樣可以找到上百個理由。

而且他會覺得自己是理性的。


2. 避免掉入說服者的話術陷阱

說服別人時,影響別人的感覺很重要;相反的,當我們知道,自己的決策是如此容易受到影響,就要對他人的說服技巧提高警覺。

「對方在試圖營造什麼感覺?」「對方給的選擇是合理的嗎?還有其他選項嗎?」「對方的證據鎖推測出來的結論是對的嗎?」……

至於如何判斷睡服話術和行銷手段,或許之後可以再寫一篇文章分享,也歡迎大家先去閱讀我先前寫過的一篇:《說服力專欄:直銷組織的說服技巧大解析,我們該如何面對洗腦?》,相信對你如何判斷對方的公正性會有幫助。


3. 成為一個相對更理性的人

當你意識到,原來人這麼容易受影響,你就能想辦法讓自己不要被影響。

比如說,當你的同事告訴你:主管很難相處。這時候要克制自己大腦的錨定效應,告訴自己:「難相處是他的感受,我自己再觀察看看。」

而當你減少錨定效應的影響,也會減少確認偏誤的力量。你會更客觀、冷靜的去看待主管處理人、事的手段和目的,而不是因為別人說他有問題,就認定他有問題,且試圖證明他有問題。

這時候,你才能成為自己的主人。


總結

《好好說話》書中有一句話是這樣說:「我們活在一個由話術建構的世界,這個秘密少有人知。

是的,我們總以為自己有能力判斷對錯,有能力做出理性的決策,有能力抵抗廣告的干擾,但事實是,我們不斷被生活中的話術給影響,而我們渾然不自知。

怎麼辦呢?《鋪梗力》告訴我們:想要避免說服者的影響,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意識到他們在說服你。

而在那之前,你要先願意接受:人是不理性的。

承認自己的不理性,才能在真正關鍵的決策中,做出真正最好的選擇,也才能坦然接受選擇所帶來的影響。


關於該主題,提供四本參考閱讀的書籍:

最新活動資訊

(本文為FAHAHA所有,轉載文圖請註明出處)

免費訂閱電子報,不漏掉我的文章

訂閱表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