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如何有效的提供建議?】

先分享兩個故事

《故事一》

一位朋友生氣地抱怨家中的長輩。

原來雙方為了如何整理儲藏室的雜物起了紛爭,她提供了自身的整理經驗當作建議,但長輩不領情,還發了脾氣。

她都說希望我為家裡做點什麼,但是每次我提建議,她卻都不接受。」我朋友怒氣沖沖地說。

她說:「不聽勸就算了,每次還都講到吵架,我再也不說了…


《故事二》

我爸正在生我媽的氣。」我朋友兩手一攤,無奈的跟我說。

「怎麼了?」我好奇的問。

我朋友批哩啪啦講一大堆。簡單來說,就是她媽請她爸修東西,但她爸爬樓梯修理時一個不小心,差點摔下來。

「我媽一直唸我爸,說講過很多次了,爬樓梯前要注意地面,但是他就是不聽,才會害自己差點受傷。然後我爸因為被碎唸不爽,現在跑出去了。」

這兩個故事與「 提供建議 」有關,是生活中常見的情境,值得來思考一下。


衝突的產生,通常是雙方對於事情的理解不同。

提供建議者往往覺得自己出於好意,對方卻不領情,心中覺得莫名其妙;另一方面,意見接收者,卻覺得自己莫名被指責,無法認同對方的態度。

「好心被雷親!我再也不管你了啦!」這是提供建議者常常抱怨的話。

「你行你自己來啊!態度那麼差幹嘛?」這是被提供意見的人會說的話。

本來是家人朋友間的溫馨小建議,卻變成爭吵的原因,實在可惜。

我不是要為誰護航,只是我認為,若真希望對方好,想提供建議,可以更「謹慎」一點。

下面,我要分享關於「 提供建議 」的三個思考。


一、原則: 不引發衝突, 因為憤怒無法傳達關心

我們提供建議,應該是希望對方好,而不是要指責對方笨吧?

因此,請放低你的音量,正常說話就可以了,不需咬牙切齒、義憤填膺。

憤怒從來不是表達關心的好方式,憤怒只會毀了你的關心。


二、心態: 不站在道德高點,把決定權還給對方

許多提供建議者,總認為自己出於好意,對方就要全盤接受,如果不接受,對方就有問題。

甚至還會用威脅的語氣說:「不聽就算了啊,我再也不會跟你說了。」

我們不仿反過來思考,假設今天角色到倒過來,你還會這樣想嗎?

A:「你在不運動減肥以後真的會得一堆病。」

B:「可是我真的沒時間啊。」

A:「時間是自己生出來的啦,早點起床不就好了。」

B:「可是這樣上班沒精神。」

A:「不會啦,你試幾天看看,會發現整個人越來越有活力。」

B:「可是我還沒買運動鞋。」

A:「你肥死好了,再也不跟你說了。」

B:「我就肥的開心、肥的快樂啦,關你屁事喔。」

提供建議是出於關心、善意,是否改變的權力要還給對方,那不關你的事。

當個成熟的大人,互相尊重,不要越線了。


三、技巧: 不站在他的對面,要站在他的旁邊

如果希望他作出實質的改變,千萬不要劈頭就否定對方。要知道,說服有三個階段:改變情緒、改變想法、改變行動。

你必須先確定對方處於願意「接受建議」的情緒,否則一切都是白搭。

比如你想勸家人減肥,一定要先評估他本身有沒有這個打算,否則就算提供再多實用的建議,也徒勞無功。

如果你知道對方有意願改變,只是遲遲沒有行動,提供建議前,你要知道的是他的難處,而不是否定他不願行動的理由,這只會讓他本能地尋找更多理由。

因為只有對方覺得你懂他,你說的話,才是他想聽的話。

即便最後沒有改變,對方也能感受你真誠的關心,他知道,不做出改變的是他自己。


conclusion word formed from lettered yellow tiles
Photo by Ann H on Pexels.com

結語

這篇文章跟你分享提供建議的原則、心態與技巧,希望對你有幫助。

學習好好說話、好好思考,才不會讓溫馨的建議,變成撕裂情感的衝突。


若有簡報內訓、一對一諮詢、簡報設計的需求,歡迎來信討論

與我聯繫

最新活動資訊

追蹤IG

(版權所有,轉載請註明出處)

免費訂閱電子報,不漏掉我的文章

訂閱表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