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簡報不再囉唆:從聽眾角度思考原因,用表達技巧傳遞重點】

撰寫日期:2022.06.09 作者:FAHAHA|翁順法


善於表達的人,都會給人較聰明的印象;相反的,不會表達的人總讓人覺得頭腦不夠清楚,無法好好傳遞自己的想法。

我們都會希望自己成為一個好的表達者。至少說話時,聽眾願意聽你說,不會露出一臉不耐煩,或是嘴巴失守、哈欠連連。

想要成為這樣的表達者,可以試著先換個角度,從聽眾的角度思考看看。

身為聽眾時,我們最討厭的講者有什麼特質呢?我想,「說話囉唆」一定名列前茅。

「說話囉唆」的表達者會讓你對主題失去興趣和耐心,只想趕快結束簡報或對話,趕快離開做自己的事。

那你有想過,「說話很囉唆」這種感覺是怎麼來的嗎?

其實會讓聽眾感覺說話囉唆,不外乎三個原因導致:

  1. 講者說的話,不是對方想聽的
  2. 講者說的話,都是對方知道的
  3. 講者說話缺乏邏輯、沒有重點

接下來,我們就針對這三個原因進行討論與解決。


一、講者說的話,不是對方想聽的

會出現「講者說的話,不是對方想聽的」有兩種可能。

先談第一種情況:聽眾本身對於主題毫無興趣

比如,每個當過兵的男生都經歷過的「國軍招募」。

對於完全沒有考慮志願役的役男來說,徵召單位講的工作條件、從軍福利、工作內容、工作難題……他都不想聽,講的太長太多,只會讓人覺得講者非常囉唆,希望他越快結束越好。

再舉個例子。

比如,一些社區會舉辦衛生教育的講座,希望讓里民了解一些生活的醫學小知識。

衛生教育 示意圖 圖片來源:xFrame

但是據我所知,很多里民會參加,只是為了領取里長或講者準備的小禮物,或是單純想要和其他老朋友聚聚,對於講者的衛教,不是很有興趣學習。

講者講的太長、太難、太慢、太快都不行,聽眾會瞬間離你而去。


第二種情況,是講者準備的內容和聽眾的期待有落差

比如說我們報名一堂三小時的《簡報課》,期待學習職場的簡報製作技巧,結果講師開場「侃侃而談」自己過往的豐功偉業半個多小時,我們會很生氣,也會覺得他很囉唆。

再舉個例子。

比如主管希望你針對某個主題進行簡報,但你搞錯主管找你報告的目的。即便你的內容準備的在充分有料,報告內容都不是主管想看的,自然也會覺得你很「囉唆」。


怎麼表達更精準

針對「你講的話,不是聽眾想聽的」這個情況,我想分享三個方法。

① 準備報告的過程,要盡可能尋找主題和聽眾的關聯性,並當作切入點

有時候聽眾不想聽,是因為他不清楚這個主題到底和他有什麼關聯,或是他覺得不知道也不會怎樣。

因此,講者可以思考聽眾在意的事情是什麼,透過故事、問答、數據等技巧讓表達的主題與聽眾建立關聯,並了解其重要性。

比如說,過去在一堂給護理人員的簡報課中,我們演練一個題目:《預防病人管路自拔》,有一位主管透過「病人自拔管路」護理師要「賠多少錢」來設計提問開場,來吸引聽眾注意,並建立關聯性和重要性。


② 根據表達目的和聽眾組成,調整內容的比例配置

如果像是招募這種情境,內容時間比例的分配要控制好。

每個單位招募時間有限,加上多數人並不想聽,與其鉅細靡遺的把薪水、工作項目、福利全部講完,不如多分享幾個精彩的故事,吸引聽眾的興趣和好感,最後再告訴役男,如果有興趣,結束之後可以向前詢問更多細節。

招募是為了讓原本就有意願從軍的人了解概況,並讓有意願的人動心。引起興趣的目的勝過毫無遺漏的陳述細節。


③ 報告前要先進行調查,了解主要聽眾的目的和需求,正確的規劃內容

比如可以在報告前,直接詢問主管請你報告的目的為何;或是透過簡易的問卷,了解聽眾面臨的主要問題和聽講需求。

photo of brown and white short coated beagle lying on a pillow
無聊 示意圖 Photo by Dina Nasyrova on Pexels.com

二、講者說的話,都是對方知道的

再來,我們來看看說話囉唆的第二個原因:「你講的話,都是對方知道的。」

會出現這種情況,很有可能是低估聽眾的理解能力,或是基於不放心不斷重複說,導致對方感覺「很煩」,進而失去耐心。

最常見的例子就是父母對小孩的「關心」。畢竟不管小孩多大,在媽媽心中永遠是小孩。

很多青少年面對父母「不厭其煩的叮囑」,都會覺得他們很囉唆。比如每次出門都說:記得穿外套、喝酒不可以騎車、到別人家要有禮貌一點、不可以穿短褲……

青少年會覺得自己已經長大了,這些事情都知道,都可以自己判斷,不需要父母「囉唆」。


再舉一個例子,是很多職場工作者會遇到的情況。

在職場中,常常會被主管指派一些例行性的報告,可能是簡報公司部門、單位常常會用到的知識或技巧給同事聽。這些知識或技巧通常是每天工作的項目,因此聽眾對於內容也略知一二。

這讓很多職人在準備簡報時感到困擾。因為簡報的內容同事似乎都大致了解,因此只要聽眾聽個前一兩張發現他都懂,很快就失去耐性,不願意聽你說了。

這時候,他們心中期待的都是:趕快說完。這樣他們才能去工作或午休。

你紮實的準備和辛苦的練習,在他們心中只是很大的負擔。


怎麼表達更精準

聽眾會不想聽簡報,可能是認為無法從中獲得成長、或是簡報過於平淡,無法專注在上面。

先說,如果只是大家「應付應付、有講就好」的情況,從簡、快速確實是一個好選擇。

但通常遇到這類困擾、不敢隨便做的簡報者,除了自我要求高外,更多是擔心主管的評價和檢討,怕會被主管怪罪不認真。

面對這個問題,我想分享兩個解決方向。

① 同一主題面對不同聽眾,記得適時調整內容。

一樣是在介紹部門任務的簡報主題,面對新人可能要談較多的基本概念,建立工作認知;面對有經驗的工作者,則可多一些實例的分享,讓他們了解不同人的應用場景,並從中學習。

② 如果面對聽眾很熟悉的主題,可試著讓聽眾主動分享。

講者透過簡報的引導,讓聽眾從被動的聽講,變成主動的參與。

比如說透過選擇題、連連看、簡答題等,讓聽眾「直接作答」。

這樣做不僅可以確保聽眾的理解狀態,還不會讓聽眾覺得無聊,一直聽自己明明早就知道的事。

除此之外,這樣做也能提升簡報的溝通效率和品質。


說話沒邏輯 示意圖 photo by pexels

三、講者說話缺乏邏輯、沒有重點

前兩個讓聽眾覺得囉唆的原因和「題目」關係較大,而第三個原因則和講者的「表達能力」較有關。

表達能力並不是指那種讓聽眾聽到著迷的表達境界,而是指是否能夠清楚、有邏輯的傳達重點。

多數人比較常見的表達問題是「說話跳躍,缺乏條理」以及「缺乏結論、沒有說明」。

針對這兩個表達問題,有兩個方法分享。


怎麼表達更精準

① 事前演練,想清楚再說。

這不是廢話,是實話。

一個人表達不清楚,有很大的可能,是他想得不夠透徹。表達前要明確知道簡報的目的、投影片的結論、講解的重點到底是什麼,並進行小演練。

演練非常重要。在上台報告前先講一遍看看,你可能就會在練習的過程,發現有很多思考上的遺漏,並重新增添或刪減內容,讓表達更加流暢合理。

如果你時間真的有限,與其花時間美化投影片,我會更建議你把時間花在演練上。

② 習慣先講結論、中心句。

許多人表達的問題就是喜歡繞一大圈,說很多,但聽的人根本不知道他到底想表達什麼。舉一個《說理 I 》書中的案例。

主持人:市長,我有一個問題……要是有一天晚上當你站在門口,發現自己的家人全部都被綁起來,嘴裡還塞著襪子?大家瘋狂尖叫。你試著衝進去,但門把上都是鮮血……

市長:你到底想問什麼?

主持人:呃,是關於預算,長官。

職場上多數的簡報場合,通常以效率為考量,因此不需要過多的鋪陳和敘述,請直接切入重點。

這時候,只要記得在開頭先講結論,就可以讓對方對於接下來你要說的內容有個明確的預期。


總結

這篇文章分享了「說話囉唆的三個原因」及「各自應對的解決方法」,希望能夠幫助你更精準表達自己的想法,不再成為別人心中說話囉唆的人。

說話是否囉唆的關鍵,不在於表達時間、內容的長短,而是在於聽眾的感受。

只要說話有趣、有料、有重點,聽眾自然就不會覺得囉唆。

下面,整理一下本篇文章的重點,幫助大家利於複習。


原因一:你講的話,不是對方想聽的

解決辦法:

  • 尋找主題和聽眾的關聯性,並當作簡報時切入點
  • 根據表達目的和聽眾組成,調整內容的比例配置
  • 事前進行調查,了解簡報目的和聽眾的聽講需求

原因二:你講的話,都是對方知道的

解決辦法:

  • 同一主題面對不同聽眾,應適當調整內容
  • 如果聽眾對內容很熟悉,可引導聽眾回答

原因三:說話缺乏邏輯性、沒有重點

解決辦法:

  • 事先演練,想清楚再說
  • 習慣先講結論、中心句


最新活動資訊
追蹤IG

(本文為FAHAHA所有,轉載文圖請註明出處)

免費訂閱電子報,不漏掉我的文章

訂閱表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