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簡報表達力:用 KJ 法建立有邏輯、有重點的內容架構】

更新日期:2024.03.06  作者:翁順法 | FAHAHA

如果你在準備一場簡報時,常常覺得思緒混亂,不知道從何做起,那你或許可以參考由日本人學家,川喜田二郎(Kawakita Jiro),在歷經多年的野外考察後總結的 KJ 法。而KJ二字,就是來自這位人文學家的名字縮寫。

KJ法的概念,可以應用在許多情境中。包含:團隊合作、主持會議、組織簡報、企劃活動…協助我們發揮創意、釐清問題,並找出可行的行動方案。

接下來的文章,我會跟你分享,如何透過 KJ 法,來提升簡報內容的深度和廣度,並用更有邏輯的方式將腦中的想法表達清楚。

這篇文章有三個重點:

一、KJ法的使用時機與好處
二、KJ法的三步驟思考流程
三、KJ法的實戰案例分享

準備好了嗎?那我們開始吧!


一、KJ法的使用時機與好處

KJ法 示意圖 photo by pexels

1. KJ法的使用時機

思緒混亂

假如你需要上台分享某個新主題,卻毫無頭緒,不知從而開始,就適合使用KJ法幫助自己理清思緒、組織內容。

② 主持會議

當小組中大家意見分歧、資訊眾多時,也適合透過KJ法來蒐集整理大家的想法。不過,這種情況就必須要有一個邏輯清晰的主持人。

突破框架

如果你不想按照既定的「表達框架」來簡報,想要展現創意,吸引眾人目光,這時也可以透過KJ法才尋求靈感。

另外要注意的是,KJ法不太適合用於嚴謹的學術討論。因為它主要的目的是凝結眾人共識、激發新的想法,找到可行的行動方向。


2. 使用 KJ 法組織架構的好處

使用KJ法來組織表達的架構,比起直接透過直覺建立架構,可以帶來兩個好處:提升思維廣度、強化論述深度。

提升思維廣度

KJ法可以幫助我們跳脫直覺的限制,提升思維廣度,產生意想不到的創意。

當需要針對某個主題進行發想時,我們會因偏好、背景、經驗…等各種因素,限制了我們侷限思維,只根據「直覺」來表達。

但這樣一定會盲點,敘述也就缺乏說服力。

透過 KJ 法的思考流程,能幫助我們跳脫直覺,找到意料之外的靈感。


強化論述深度

KJ法的第二個好處,是能個強化論述的深度。

舉個例子。之前我在一堂表達課中,請學員思考一個主題:《年輕人應該具備什麼能力?》。某小組經過討論後,歸納出「經營人際關係」的能力。

但組長告訴我,他不知道等等上台怎麼講比較好。於是我透過提問,引導他思考更多內容,補足論述的深度。

我問他:「為什麼年輕人應該經營人際關係呢?
他說:「因為在家靠自己,出外得靠朋友。

我接著問:「為什麼出外得靠朋友呢?
他說:「因為很多事情自己的能力有限,一定需要一些社交連結,讓辦事更有效率。

我問:「有沒有什麼具體事件能說明呢?
他說:「他之前遇到一個法律上的困擾,上網怎麼查都看不懂,但還好有認識的朋友剛好可以解答,省去很多試錯的時間。」

在這樣一問一答之中,其實就是KJ法激發創意的過程。你會因為提出問題,激發出許多原先沒想到的創意,變成精彩、獨特、吸引人的故事,支撐你的論點。


接下來,我們談談:實際上如何透過KJ法,來建立表達架構。

透過提問討論,激發創意 示意圖 photo by xFrame

二、KJ法的三步驟思考流程

先說,我認為 KJ 法只是輔助思考的工具,沒有一定要怎麼做才「正確」。最重要的是,能不能幫你突破框架、更有邏輯的表達想法。

當確認完簡報的目的、對象與時間後,我們就可以進入 KJ 法的第一步驟:自由發想。(參考文章:簡報該怎麼說重點?三個關鍵,讓你說重點也說中點


步驟一:自由發想

邏輯思考的本質》告訴我們:「創意的質量」和「點子的數量」是高度正相關的。因此,自由發想的意思,就是指我們針對簡報的方向,盡可能的把腦中所有的想法都抽取出來,不要遺漏。

只要我們有辦法想出愈多點子,就越可能刺激思考,激發預料之外的創意。

在自由發想這個步驟有三個小撇步:時間限制、三不原則、便利貼法

1. 時間限制

雖然我們說點子越多,創意的質量可能越高,但我們仍需要給自己時間限制的壓力,才能專注思考、提升效率,不會陷入無窮發想卻無法收斂的窘境。

如果主題不大,通常可以先發想個5到15分鐘,然後就進入下一步。

pexels-photo-552774.jpeg
時間限制 示意圖 Photo by Krivec Ales on Pexels.com

2. 三不原則

前面我們說過,KJ法就是為了擺脫直覺的限制,盡可能先抽出最多的點子。

因此發想的過程要保持「不議論」、「不批判」、「不解釋」的三不原則。即便有的點子你當下覺得滿爛的也沒關係,先寫下來就對了。

很多時候,高明的創意都來自普通點子之間的重新排列組合。

3. 便利貼法

KJ法最常使用的工具是便利貼,因此也有人把它叫做便利貼法。因為便利貼取得方便、移動方便、丟棄方便。

便利貼法的使用方式,就是在每一張便利貼上寫下一關鍵字或關鍵句,不用太詳細,只要能看懂就好了。

經驗上的建議,使用便利貼發想法盡量寫下超過30張的便利貼,效果比較好。


步驟二:重點分類

當列出超過30張便利貼,或是時間結束後,就要透過共同特徵,將所有素材分成成 2~5類,成為簡報的重點架構。

一般來說,重點不會超過五類,否則對於聽眾的大腦負擔就會太重,簡報的效果就會大幅下降。

比較常見的作法,是把重點分成三類,既不會感覺太少,也不會太多造成聽眾的認知負擔。

舉個例子:有個簡報題目是:《如何挑選真正的朋友》。在自由發想階段你寫下這些便利貼:善良、誠實、負責、有時間概念、誠懇、幽默、有好奇心、敢冒險、見識廣、高EQ、同理心、有目標、行動力強…

這時候你可以怎麼做分類呢?如果是我,可能會分成兩大類:「內在特質與外在行為」。

內在特質善良、誠實、負責、誠懇、幽默、有好奇心、高EQ、同理心…
外在行為敢冒險、見識廣、有目標、有時間概念、行動力強…
重點分類 示意圖 photo by xFrame

這邊要提醒大家的是,所謂的分類並沒有標準答案,只是為了提供聽眾一個更容易理解的框架。比如上述的案例,你也可以把這些特質分成「生活面」與「工作面」。

但要注意的是,我們分類的重點,需要符合「不重複、不遺漏」的 MECE 原則。

什麼意思呢?

舉例來說。假設有個外星人來訪地球,請你跟他介紹人類是什麼物種。

你可以根據「生理性別」分成兩類:生理男、生理女;你也可以根據「地理位置」分成五類:亞洲人、歐洲人、非洲人、美洲人、大洋洲人;但你不能把人類分成男人、女人和小孩,因為這樣就犯了「重複」的問題。


步驟三:優化順序

我們常說簡報要有邏輯,但到底什麼是「邏輯」呢?

簡單來說,邏輯就是分類和排序。分類,能夠提供聽眾容易理解的框架,排序,則能夠讓簡報更具備連貫性與吸引力。

因此,上一步分類重點結束後,我們可以繼續往下思考:簡報的順序該如何編排。

最後一段,我們來看看 KJ 法的實戰應用案例。

便利貼實戰應用 示意圖 photo by xFrame

三、KJ法表達的實戰應用

有位健身教練正在準備一場演講,要向應屆畢業生介紹運動醫學系將來的職涯發展,並鼓勵大家加入這個產業。

接下來,就以這個案例來示範 KJ 法在實務上的使用情形。

1. 自由發想

在這個步驟,該為健身教練花了 15 分鐘的時間發想,寫下了這些便利貼:工作自由、工作結合興趣、增肌、瘦身、持續進修維持新知、放鬆、快樂、健身動作指導、矯正訓練、防護(預防傷害)、訓練進程邏輯、運動表現、保健、休閒…(省略)

2. 重點分類

接著,他根據自由發想的內容,將其分成三大重點:

  • 專業面:健身動作指導、矯正訓練、防護(預防傷害)、訓練進程邏輯……
  • 客戶面:增肌、瘦身、運動表現、保健、休閒、快樂……
  • 工作面:工作自由、工作結合興趣、持續進修維持新知……

3. 優化順序

最後,他決定由淺而深的敘述。先講環境面,吸引學生的興趣;接著講專業面,分享工作的眾多面向;最後講客戶面,分享具備專業後,能為客戶帶來的幫助。

等到內容邏輯定位後,他在根據演講時間的限制,適當的調整篇幅,並準備開始製作投影片。

以上,就是KJ法使用於簡報中的案例說明。


總結

這篇文章介紹了規劃簡報中的經典思考流程:KJ法。

KJ法能幫助我們擴展思路,激發更多創意,並用有邏輯的方式表達清楚。

使用KJ法來組織內容時,可以透過三個步驟來思考:自由發想、重點分類、優化順序。

KJ法是重要的基本功,看似不難,卻不易掌握,需要不斷練習,才能了解其中的眉角。

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你在準備簡報的過程更有方向,提升簡報的表現。


最新活動資訊

簡報培訓需求

群資訊彙整

謝謝你看到這裡,如果喜歡我的文章,歡迎免費訂閱,不漏掉任何一篇好文


(本文為FAHAHA所有,轉載文圖請註明出處)

免費訂閱電子報,不漏掉我的文章

訂閱表單